老头在考试院出题,越出人越精神,仿佛是个虐,待,狂,魔,满朝文武的哀嚎就是他的精神食粮,此时再见,赵霁发现他满面红光:“臣等虽然不知道您和高丽公主有何协议,但断然不可让一个高丽女子干涉朝政。”先不说宋朝没有女人为官的先例,就算是有,也轮不到让个其他国家的人来干涉大宋的财政。
赵霁摆手:“她不干涉朝政,朕和她有君子协定,不纳她入后宫,她只负责挣钱而已。她会许多奇思妙想,具体操作刘大人陈大人,待早朝结束,你们留下来商议细节,诸位只要相信她定能把流入辽的铜挣回来便罢了。”
宋本来对辽输出的就都是奢侈品。什么茶叶,瓷器之类的。
辽国力强盛,但是贵族之中有很浓的学习宋朝的风潮。过日子也非常奢侈。
解树具体会什么赵霁也说不准,但是香水的市场应该不错。
后续的肥皂和玻璃这种穿越标配,就算解树不太清楚具体操作,赵霁也有把握让她‘学会’这些东西。
奢侈品的品类增加,多种前所未有的东西出现,必然相应辽的皇室内就会产生巨大的需求缺口。
要问如何长久从他们身上薅羊毛,这还需要诸位大臣从长计议,但是趁着物以稀为贵的时候,挣一波快钱的难度不大。
朝臣议论纷纷,但碍于赵霁已经发话,所以这个话题暂时跳过。
但很多人的目光都暗暗投向了户部和包拯,言官队伍也在瞬间产生了巨大的斗志——若是我等发现陛下的主意不靠谱,我等必然死谏!!!!!
第二个议程就是科举。
赵霁不在的这几天,科举的准备已经到了尾声。
去年年末,寒冬,经过解试的学子们汇聚到了开封,精心准备着今年年初的省试。
而今年这个多灾多难的一年,经历了天子驾崩,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天狗食日……等等大事之后,终于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敲定下了考试的议程。
省试将于十天之后开展。
其实这个早就提上议程了。
只不过它提上议程的时候,赵霁还在雄娘子的车里,而雄娘子在驾车拼命逃离开封的路上。
赵霁没赶上商议省试,好歹赶上了确定省试。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赵霁的各种官员考试的英明举动。
在考试里醉生梦死的文武百官,觉得苦,不能自己苦,所以一致商讨决定,这次的省试,除了按照惯例的策论等等,还要增设一门课程,专门就是考察大宋律和各部门的遇事应对举措。
让大宋的学子们先体会一下到了官场的‘乐趣’。
章惇和他背后由翰林部分人员组成的考试院再次被寄予了众望。
这次考试,包含了落锁锁院,以及封闭出题等常规操作。基本这个议程已经成熟了,在这里就是提出来走走流程,顺便安排一下省试之后的殿试的相关事宜。
本来两个大议程说完,众人准备散会,就见坐在皇位上高高在上的陛下丢出来了第三个议程“朕决定任命庐州府包拯为开封府府尹。”
????????!!!!!
就算现在的开封府府尹是个草包,但他也是个姓赵的草包啊。
开封府府尹如此要职,怕是一个皇室才能服众,但是包拯?那是谁?
有些人是认识包拯的。
此时已经开始控制不住自己的小脑瓜回头瞅。
这一瞅,大家回过味来,刚才陛下是不是也叫‘包拯’来着?
新开封府府尹?
那个黑不溜秋的黑蛋?!
“陛下!”赵霁眼见蔡卞又要跳出来‘陛下不妥’于是立刻道:“南王暗自组织叛乱,包括阜阳城在内南方八城营兵皆被收买,包拯及时发现,戳破南王阴谋的同时,还剿灭了一个巨大的海外走私团伙蝙蝠岛,擒获匪首原随云,清剿各种赃款无数。”
不妥两个字被吞了回去。
赵霁是皇帝,自己给自己干活肯定不图这功绩,自然一股脑都扔到了包拯头上。
于是这短短一句话里面包含着的巨大信息量把朝臣都震住,连惯例的哗然都来不及了。
什么?南王造反?还收买了八城营兵?
嘤——?
这得多大规模!
他们竟然丝毫不知?
而且那个黑不溜秋的黑炭还剿灭了一个走私团伙?!
朝廷苦走私久矣。清剿走私团伙,哪怕只是一个小团伙,都足够朝廷振奋士气的了。
户部是最站不住的。
他们本来就是管钱的,此时听到赵霁说道包拯运钱来充国库,内心小鹿乱撞,仿佛十八怀春少女,羞怯又激动地频频回首。特别想知道那个越看越可爱的小黑炭手里攥着多少钱。
赵霁在庐州,一天之内接了两个向太后的书令。
接着就快马加鞭往回赶。
是以,他都回来呆了一天,庐州和阜阳发生的那些轰轰烈烈的大事都还没来得及传回京中。
赵霁带来的实打实就是第一手的消息。
文武百官震惊之余,倒是没有人再跳出来说此时不妥。
平定叛军,清剿走私。
这两项功绩,确实已经足够包拯替代草包皇族.前开封府尹,顺利坐上现开封府尹的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