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客厅,一名年轻女子走出来,是典型的江南女子长相,温婉清丽,气质又不是那种弱柳扶风,而是俏生生的,坚韧干练。
“霍奶奶来啦。”姚瑾书本来在厨房做糕点,听见丫鬟提醒,才知道霍奶奶来了,丫鬟的脸蛋红红的,姚瑾书问她也支支吾吾的。
出来一看才明白,这不知道他是谁。
“小瑾呐。”老太太拍拍沈偏宜,沈偏宜把老太太捎的礼品拿出来,递给对方的丫鬟,感受到姚瑾书在看他,沈偏宜缓微微颔首。
几人坐下来,丫鬟上茶。
姚瑾书忙前忙后,端出来几盘糕点,把白玉酥特地放到老太太面前:“刚做的,霍奶奶尝尝。”
然后她看向沈偏宜,大大方方的:“皎皎也尝尝,我自己做的。”
老太太对姚瑾书赞不绝口,但是依旧惦记自己的鼻子,硬要拉着姚奶奶去照镜子。
“哼,皎皎就是我家孙宝。”
姚奶奶哪能不知道皎皎真是小婉的孩子呢,这孩子眉目里有小婉的影子呢,但是她就是不愿意轻易妥协。
两位老人一离开,就留下姚瑾书和沈偏宜两个人,气氛倒是不尴尬,也许是小镇风水的缘故,沈偏宜身上那股冷意被似水柔和的山水人请柔化,清清冷冷地像是一朵风中轻曳的白山茶,静谧而安宁。
“皎皎还在读书吧。”
“嗯。”沈偏宜从大家的嘴中也能拼凑出来姚瑾书的形象。
姚瑾书眉眼都是朝气,没有一丝阴霾:“丹丹昨天回来还在跟我讲,说是小虎家里多了一个神仙哥哥,我还在纳闷呢,今天一看,小孩子果然是不说假话的。”
沈偏宜不大能坦然接受这种直白的夸赞,想了一会才想起来丹丹是哪个男孩:“丹丹也很可爱。”
“皎皎喜欢吃甜的吗?”她将热气腾腾的糕点挪到沈偏宜面前,伸手的时候,看见手腕上挂着一个银镯子。
沈偏宜想起来在哪见过这个银镯子,是和霍平安在一块,那天他看见什么人给霍平安递了东西,两人说几句话,那个姑娘就跑开了。
手上就戴着这个镯子。
姚瑾书很喜欢这个弟弟,他确实是那种,见第一面就会让人心生好感的人,看见他的眼神落到自己手腕上,难免有点羞怯。
但是出乎意料,沈偏宜并没有问什么。
霍老太太扬眉吐气,临走前,姚瑾书给沈偏宜装了很多糕点让他带回去吃。
老太太倒是喜欢,但是吃不了太多,沈偏宜也是,最后想了想,沈偏宜走进霍平安的院子,把糕点尽数给了他。
霍平安接过来的时候也有点不好意思,但是自家表弟这般坦然淡定地看着自己,仿佛这是一件寻常事,他也就……
不行,还是不好意思。
当天晚上,霍老太太把他叫到房间里,从木匣子中拿出一块玉玦挂到沈偏宜脖子上。
光洁温柔,致密细腻,是很好的玉。
沈偏宜正要推拒,被老太太握住手腕:“平安他们都有一块,这是爷爷给你们留的。”
“都有都有。”
老太太慈爱地摸摸沈偏宜的脸颊:“我知道我们皎皎受了很多苦呀,皎皎莫怪妈妈。”
怎么说呢,沈偏宜并不恨自己的母亲,霍婉从一个善良单纯的女大学生,到被困于后宅,只能依靠男人生存的姨太太,后悔过崩溃过,甚至一度想要逃脱,但是霍婉性子倔,当初说要和霍家断绝关系,就真的十几年不曾跟家人有过联系。
她怨过自己的儿子,但是看见沈偏宜肉嘟嘟的小脸,哪个母亲能硬下心肠?
霍婉对沈偏宜的感情很复杂,但终究是他们两个在吃人的后宅里相依为命,如今心结解开,终于看见希望了。
“不怪。”
老太太只是握住他的手,慢慢跟他讲霍婉小时候的事情,然后又讲起爷爷:“皎皎的性子不像小婉,像长春。”
霍爷爷实在是一个神秘的人,在母亲那里是十分严厉的长辈,在外婆这里是温柔儒雅的丈夫,在堂哥堂弟那是令人尊敬的爷爷。
“皎皎以后若是有什么困难,就给你舅舅写信,我们是一家人。”
“好”
小镇悠长安静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玩了大概五六天,他们就要启程回晏城了。
临走前小虎扒拉着他的小腿又在地上蠕动,被胡怜香拎起来。
“有空多回来看看,我们都会想你们的。”
“好。”
正准备上车的时候,他看见小虎躲在胡怜香身后抹眼泪,叹了口气,从书箱里把自己平常用的钢笔拿出来,过去揉一揉小虎的脑袋,把钢笔递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