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期视频晏几术做到最后,都会有一种恍然感。
视频里每个人物都曾经鲜活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仰望着同一片星空、踏足在同一片大地。
她曾经一个人或者约上朋友去过许多地方旅游,大多都是历史名城,最爱参观的也是历史遗迹和博物馆。
从南到北,踏上那些土地时,会无端生出一种和历史在对话的错觉。
呆呆看着视频,在心中想着,若是霍去病在漠北之战后,休养一段时间,是不是元狩六年就不会突然病逝。
【历史上的名将有许多许多,但像是霍去病这样,不断出现在后世诗歌里,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连李白都曾几次提到霍嫖姚,好像霍去病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
漠北之战结束,霍去病也达到了他一生中权力、地位的最高峰。
尽管我们作为后世之人可以去想象关于霍去病如果多活几年,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但历史人物没有如果。】
霍去病虽回了营帐,但天幕所言却还是能听得清楚。
没有如果,那就没有如果。
这一战,他必定会胜。
出征前陛下曾问他,成家立业,已经有了一番作为,该考虑成家之事。
他当时只说了句,“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
成家之事,不急。
【关于霍去病的一生,因为太过短暂,留下的史料太少,所以供后世遐想的空间就很大。
那我还是之前的观念,不管怎么去进行文艺、文学创作,都不该背离这个人物的核心,可以遐想,不能瞎想。
视频的最后一段,我想说一些关于霍去病的个人看法。
第一就是霍去病射杀李敢。
这一段是被记载在史书里,那射杀李敢这件事,总之不单纯是为了李敢刺杀卫青,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之前说到的,李敢是霍去病手下的人。
在漠北之战后,李广因为卫青按照汉武帝的嘱咐,让李广避开匈奴正面,李广听令迷路延误战机,后来自愧自戕。
第二年李敢就去刺杀卫青,这个时间点来看,我们说霍去病正是风光的时候,不仅他风光,别人看他风光也来投靠他,卫青身边就有人投靠霍去病。
那在这样的□□面背景下,李敢刺杀卫青这件事,卫青瞒住了,但当时周围肯定有人,不然怎么会传到霍去病那里?
一传十十传百,散开过后,也许就会成霍去病让李敢去刺杀卫青。
霍去病射杀李敢,另一层原因就在这里。
他要堵住众人之口,也是为了杀鸡儆猴,告诫蠢蠢欲动的人。】
霍去病一边听着天幕的话,一边盯着地图。
过了这一带,就深入匈奴腹地,最好是奇袭,在对方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一举攻破。
速度要快,制敌要狠。
【那因为射杀李敢的事,就有人对霍去病扣了个大帽子,这是我要说的第二点。
因为这件事,不少人把霍去病的性格写成跋扈、目中无人,甚至还有说他脾气暴躁的。
这么去形容他的性格未免过于片面和有失偏颇。
他如果是个急躁和暴躁的人,怎么带兵?更不要说战绩这么辉煌,屡战屡胜。
如果他跋扈和目中无人,手下的人会服他?不说汉军,霍去病手下那些匈奴人难道会跟着一个跋扈又目中无人的家伙?
你要说他治下严厉,那我还觉得有几分可信度,说他性格急躁那确实是不太符合我们能查到的史料记载。】
正研究地图的霍去病,听到天幕神音所说,不免皱起眉。
他赏罚分明难道也叫严厉?
可若治下不严,出兵时便会人人推诿,难以担当重任,不听号令,还是严一些好。
长安。
未央宫中,刘彻秉烛未眠。
他独坐于案桌后,偏殿里偶尔传来几位大臣议论之声,他却怔然望着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