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派派小说 > 相思莫相负 > 第七章 一、并刀如水 纤手破新橙

第七章 一、并刀如水 纤手破新橙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读完整首词,我们恍如看到一幅画面。烛影摇红的夜,洁净无尘的闺房,多情的宋徽宗和温柔的李师师,在碧纱窗下卿卿我我。而周邦彦只能委屈地藏匿在床下,不敢吱声,目睹他们的风情。李师师用纤细的手切新橙,一个细微的动作,看得出李师师刻意在讨宋徽宗的欢喜。温暖的帷幕里,刻着兽头的香炉,轻轻升起沉香的烟雾。二人对坐,李师师调弄着手里的笙,试着曲调,而通晓音律的宋徽宗,也接过笙,试吹几声,之后递给李师师,让她吹奏优美的曲子。窗外明月如水,如此良夜春宵,二人不尽缠绵,只怕此时的李师师也忘记床底下还藏匿着一个周邦彦,所以才会有下片那精彩的表白。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如此简短的几句语言,表达出女子曲折、婉转的心理活动。又被周邦彦用简洁的李师师通晓音律书画,芳名远扬开封城。

笔墨,巧妙地记录下来,成了一首名传千古的词句。一曲笙歌过后,夜阑风静,只见红烛摇曳,照见美人香鬓衣影,也照见宋徽宗灼灼神采。李师师禁不住低声问道:“向谁行宿?”她问得如此小心,又亲切,乍听好似并不打算他留下,却又在暗示着什么。“城上已三更”,她又进一步提醒着,时候其实不早了,若要走,就趁早些;不走的话,就决定留下来。“马滑霜浓”,这一次加重了她想要对方留下来的念头,她细心地为他设想,夜路不好走,霜浓露滑,怕马儿失足,人着凉受惊。“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经过几番转折,李师师干脆直截了当地说:“你看,外面行人都没几个,你若趁夜回去,我真的不放心,莫如留下来。”

真个是几回探问,几回周转,最后终于尘埃落定。周邦彦的确是一个驾驭文字的高手,他用简洁、直白的文字生动地刻画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多情、机灵、真挚又大胆的女子。清代谭献在《复堂词话》中评这首词说:“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然不可忽过‘马滑霜浓’四字。”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评论这首词说:“此亦本色佳制也。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入山谷恶道矣。”

有人曾拿周邦彦的词和纳兰性德的词作比较,他们都是婉约词风,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身处繁华之人。周邦彦在年少时虽有过困顿,但之后一直官场如意,虽不算平步青云,却一直备受恩宠。虽生逢北宋之末,但国家破灭是在其死后。纳兰性德处康熙盛世,那时的大清国一派繁荣气象,其父纳兰明珠,深得康熙宠信,权倾朝野。而纳兰性德,才华横溢、文武双全,尤其是诗词的成就,使得他被康熙赏识,为殿前一等侍卫,伴随皇驾。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一组凄美感人的《饮水词》,被后世争唱。

周邦彦处末世而赋悠闲,纳兰性德居盛世而吟寂灭。都说文由心出,一个人并不会因为处于怎样的环境,就必定要写出与环境相当的文字。我们可以从现实的纷繁中跳跃而出,站在另一个更高远的境界,去看世间万象,芸芸众生。在繁华中寻寂寥,于忧伤中寻愉悦。就有如秋季思花开,春天悲落叶,聚时感落寞,散时见欢喜。一切随意念转动,随心而起。

再读这首词,恰是词人一段真实的经历。就像一幅写意画,淡淡几笔,勾勒出简洁生动的物象。用墨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浓淡有致。一句“纤手破新橙”,似闻到新橙酸甜的清香,从遥远的宋朝飘来,漫溢了整个空间,素雅怡然,耐人寻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