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派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派派小说 > 相思莫相负 > 第八章 四、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第八章 四、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初次读辛弃疾这篇《清平乐》,觉得眼前,浮现出一幅朴素生动的画,那画面依稀很熟悉,却又好遥远。这幅画,让我想起远去的童年,那段只有在乡村,才能拥有的质朴光阴。也读过不少辛弃疾的词,大多都是慷慨豪迈、气势浩荡的风格,有着卓尔不群的光彩,气冲斗牛的果敢。也因此,跟另一位豪迈的词人苏轼,并称为“苏辛”。但在他晚年闲居的时期,也写了不少田园风光的词,朴素耐读,就如这首《清平乐》,让读者恍如身临其境。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遭受排斥,被迫离开政治舞台,归隐江西上饶,闲居农村时所写。一个叱咤风云的热血男儿,脱下征袍,归居田园,起先心中一直有波澜,无法淡定。“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到后来,他的心,慢慢被山野农村的朴素恬静所感染。他之所以努力抗击金兵,想要收复中原,是因为他爱国,他内心深处向往平和与安定。这首词所描写的平静,是他当时在村庄真实生活的写照。那时候,边疆的战火虽然不曾停息,可是那些远离纷扰的田园,一如既往的安宁。辛弃疾笔下这首词,没有任何的雕饰,也没有粉饰太平之意,而是他让自己彻底地投入了生活,让自己真实地拥有了这段农村时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起句就让我看到,一间矮小的茅屋,被潺潺的溪水环绕,而溪边长满了青草。这样的茅屋里,居住了怎样平凡的人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就是这么一对白发的老翁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喝着乡间自酿的米酒,悠闲自得地聊家常。这样平淡无奇的笔墨,却描摹出一幅和谐、亲切、温暖的老年夫妻生活景象。这里的“吴音”,所指吴地的话,江西上饶,在春秋时期属吴国。这样的画面,在普通的农家最平凡不过,可是对于历经宦海浮沉的辛弃疾,却是难能可贵。所以他珍惜这样的生活,将这幅生动的画面描绘在词卷里,当他为国事所累时,就取出来翻读,慰藉心灵的苦闷。

下阕的四句白描,更衬托出这首词的美妙。“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么通俗的几句话,将丰富的情景跃然于纸上,栩栩如生,可谓是神来之笔,千古一绝。大儿子在豆田里锄草,二儿子年纪尚小,坐在竹椅上,编织鸡笼,而小儿子还不懂世事,调皮地玩耍,卧在溪边剥莲蓬。一个“卧”字,将整个画面,都活跃起来,眼前的小儿,是那么无忧无虑、天真活泼。我们不禁被这样一幅宁静平和的画面,感动得泪眼蒙眬。现实的纷繁,让我们觉得眼前的安适祥和,犹如在梦中。

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白描画,无须水墨的泼洒,朴实简洁的几笔,便意趣盎然,清新夺目。让我想起,在成都修筑草堂的杜工部,他也是为了避乱,长安梦碎,才隐居蜀地,建了草堂,过上一段平实的生活。花径、柴门、水槛、石桥,这么多朴素的风景,足以慰藉那一颗不合时宜的心。竹篱茅舍,打开宽阔的襟怀,庇护万千寒士。他可以教白云垂钓,可以邀梅花对饮,简洁的桌案上,搁浅了一杯老妻温的佳酿。古朴的栏杆边,垂放着他和稚子的钓竿,棋盘上,还有他当年和好友没有下完的一局棋。杜工部的草堂,和辛弃疾居住的溪畔茅屋,多么相似,又是多么让人神往。

也许这个时候的辛弃疾,才找到了最真实的自己。只有这个时候,他才会忘记“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风云霸气,搁下了“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这简单的农庄,就是他的世外桃源,在这里,可以不必知道朝代的更迭,不必在意官场的黑暗,他拥有的,就是和一家人平淡度日的幸福。简单的茅屋,一口水井,一道篱院,几畦菜地,还有几缕打身边游走的白云。

溪水潺潺,绿草青青,那间茅屋,盖在了宋朝一方宁静的田园。而那个叫辛弃疾的老人,将他的老妻和稚子,以及一生的心愿,平静地铺陈在纸上。让我们,在朴素祥和的光阴里,忘记了转换的流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