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吃掉爸爸
让我们继续上课。www.maxreader.net
还没介绍的重要部落仪式还有丰年祭、与丧礼。
丰年庆典本来不值得一题,只不过我想起了「文化模式」这一本人类学的经典,里头描述的丰年仪式有些相当有趣。有个部落特喜欢在庆典上大赐毁坏珍贵的物资,以彰显自己的富足,例如将黄金首饰或是巨大的贝壳丢进火堆里(脸上还要装出这些东西不过是我家产的九牛一毛的表情),或是将捕鱼的船只一把火烧掉等等。从丰年庆典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部落能够有多疯狂。
在甘比亚,我无缘赶上雨季过后的农作物大丰收,也没赶上部落战争后的胜利大庆祝,所以丰年庆典是没法子多加详述。
倒是路过了一场哀伤的丧礼。
丧礼则尤其能表达一个部落对神灵、不可解的力量的信仰方向。简单说就是处理死人的方式依民族喜好各有不同,最有名的死人处理法莫过于古埃及人的干制尸体,也就是木乃伊。
多亏地广人多,中国人在丧礼上所表现的创意算是多采多姿,将死者埋进土里、放火烧掉、任意放在地上喂秃鹰、将棺木插进悬崖、丢进海里喂鱼、或是贴个符咒在死者额头上唤他跳来跳去成了免费的劳动力等,不过这些处理死者的把戏,在无所不用其极的非洲大陆上,都只算是创意贫脊的手法。
要知道甘比亚有五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部落,处理死者的方式也可能多达五十多种,非常不团结。
参加婚礼的前一晚,我们开车回我住的村子时,碰巧在路边遇到一场进行到一半的丧礼,jim大概应付观光客多了,也没问我就将车子停下。
「那边有场丧礼。」jim指着路边,jim小妹在车后摇下窗子,探头张望。
几个表情肃穆的男女将死者围住,嘴里正唱着歌,声音很低很低,但依照声波学,相同能量的音波,若是震幅趋缓,波长就会拉大,所以我们在车子里也听得清清楚楚。
冥歌很规律,没什么起伏,似乎有安定心灵的效果。唱个没完也是真的。
死者除了脸部之外,全身被白色的布层层裹着,安静聆听家属为他哼唱的送别曲。
我瞇起眼睛,但无法分辨死者是男是女。
「他们不晓得已经唱了多久,一般来说,若丧礼是以吟唱进行的话,家属都要唱个十几个小时。」jim说。
「我们来的时候没看见他们,也许他们才刚开始不久。」我说。
「要不要付点钱,请他们唱快点?」jim问,应该是开玩笑。
「免了,别闹了。」我郑重其事。
打扰死者,绝对是「发生鬼故事」的十大原因之一。
根据民明书坊在去年修订再版的「见鬼,你不可不知道的几种方法」(注1)一书里,如果你想要看到鬼会被鬼看到,不分名次的十大方法如下:
(1)不幸杀到容易变鬼的人。但什么样的人死后容易变鬼则众说纷纭,曾经有国科会研究专题研究此一题目,但研究团队因不明原因遭到政府高层强力干预,并停止补助,最后不了了之,十分遗憾。
(2)跟朋友乱打赌。英国南部的齐格尔村百年来流传着谚语:「赌徒若坏到跟朋友打赌,不见鬼也难啊!」果然有道理。
(3)玩麻将蛮不在乎地打出四西风流局、或是打出邪门的「一筒归西」。
(4)在午夜零时零分,于镜子前将自己用榔头打成猪头(注二)。
(5)跟好朋友借一大笔钱,然后第二天一起吃饭时装傻说:「啊?有吗?你不会在开我玩笑吧!」
(6)偷老板的二奶、甚至三奶。高获利当然伴随着高风险。
(7)在四分钟之内,连续看四个丑得心惊肉跳的av女优,连续打四次枪。这种情况不是看到鬼就是变成鬼,毕竟四是不吉利的数字。
(8)打扰死者。打扰死者的方式包罗万象,一般人即使没有事先准备、不需要特别的创意也可做的很好。若你对打扰死者一事认真起来,打算成为此道的佼佼者,请详阅惹火死者的高手宫本喜四郎在明治时代的名著「喂!醒醒!」(注三)。
(9)夜里骑着家里的小50,跟马路上的飚车青年寒暄:「喂!大半夜的吵死人了!学测不是快到了吗!」别忘了面带微笑。
(10)在ktv跟朋友庆生,听到隔壁包厢传出枪响时,去敲门瞧瞧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是自己能帮得上忙的(例如帮忙弃尸、帮忙接子弹、帮忙打电话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