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魏家的人可长的一点都不像黄令曼。
魏氏其实是魏家在无意中遇见的一个孤女,和黄令曼有五分相似,这让从如月嘴里以及皇上的行为中得到皇上还有点喜欢黄令曼结论的魏家,对于这个孤女是如获至宝,然后让魏氏顶着魏家姑娘的名义入宫。
许是亲眼看见弘历把对自己的宠爱投入到了魏氏的身上,代替了自己享受荣华富贵,所以才会记恨。
反正黄令曼是不见待魏氏的,但比起魏氏,黄令曼自然更恨上辈子那些出手害了她的人。
高家、魏家,还有在一旁煽风点火的富察氏、金氏这些人她一个都不打算放过,如月只是开胃菜而已。
如花如柳伺候黄令曼梳洗用完膳后,如花才将整理好的账本呈给她。
黄令曼看了看,又点了几个弘历赏赐的东西让张富呈上来看,随后选了几个不易被人动手脚的东西摆在了屋子里,其他的东西便分门别类收检好。
“爷可派人过来传话?”黄令曼突然看向张富问道。
张富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起来。
按理说今天主子爆出有孕,为了以示恩宠,表明自己看着子嗣,今天晚上或许不会来主子这里歇息的,但傍晚却会来这里用膳,可是……
张富低着头小声的回答道:“前院那边尚未传来消息。”
黄令曼闻言扫了张富一眼,皱眉,开口问道:“是有什么事发生了吗?”
“启禀主子,爷亲自去给熹妃娘娘报喜后,从景仁宫带回来一个宫女,说是熹妃娘娘见爷后院都是孕妇,怕爷没给伺候的人让福晋带回来伺候爷,这会儿爷正在正院。”
在正院的含义不言而喻,就是弘历今天可能就不来黄令曼这里,而是去新人那里。
要是别人肯定会生气,但黄令曼却早有心理准备,在雍正六年福晋和富察格格都相继怀孕的时候,熹妃就打着这样的理由塞了曲氏进来,还暗中指示严氏爬弘历的床。
可惜这两人都被福晋和富察格格记恨,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
“可打听到那宫女是什么来头?”黄令曼问道。
张富摇摇头,他要是在皇宫里人脉雄厚就不会来给黄令曼这个阿哥的侍妾做奴才了,不过能来主子身边做奴才,张富在皇宫里也有一点点人脉“奴才不知,但听正院里的秀珠姑姑叫她‘海格格’。”
黄令曼挑眉,原来是珂里叶特氏,未来的愉贵妃呀!
珂里叶特氏虽然也是被熹妃指进来的,但她可比曲氏和严氏聪明多,在争宠无望后,知道自己不讨弘历的喜欢,就龟缩老实本分了起来。
但也因为她不得宠,所以弘历继位后,只得了常在的位分,不得熹妃的待见。
谁知这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倒是在弘历和熹妃闹别扭的时候,意外因此得了弘历的另眼相待,承了几天宠。
而且更是让谁也没想到珂里叶特氏的肚子竟然如此争气,就那么几天的恩露,珂里叶特氏就怀上了,然后生下了五阿哥永琪。
虽然珂里叶特氏不得宠,不用太放在心上,但她到底是熹妃的人,还是需要注意一下。
“你起来吧!”黄令曼脸上故意摆出一副失落和无可奈何的表情来。
也是,爷都没有说什么,她这个连格格都没有挣上的侍妾又能怎么样,熹妃可是爷的生母,这种小事谁也不会驳熹妃的意思。
这个时候如柳快步走了进来,禀告道“主子,高格格(慧贤皇贵妃)、金格格(淑嘉皇贵妃)、严格格、曲格格、苏格格(纯惠皇贵妃)、陈格格(婉贵妃),结伴而来,说是给您道喜。”
黄令曼闻言精神一震,坐直了身子,立马说道:“快去请她们进来。”
没一会儿上述几人就走了进来,除了有孕养胎的富察格格和刚刚被指进来的海格格外,弘历后院的女人都来了。
“给黄姐姐道喜。”高格格第一个笑着说道。
几人里以高格格为首,她虽然进弘历后院的时间最短,可却是家世最好的,又是皇上亲自赐下来的,自然地位不一般。
也只有富察格格和黄令曼因为年纪比她大资历比她大得多,又同为包衣出身,才能叫她一声高妹妹,其他人都得叫姐姐。
其他人在高格格说话后,也忙不迭的附和,恭喜黄令曼怀孕。
等所有人都说完后,黄令曼看向高格格几人笑着说道。“几位妹妹有心了,如今秋老虎还厉害着,外头日头依然毒辣着,何必在亲自过来。”
“这可是爷的孩子,听闻黄姐姐被身边奴才害了,我们这些做姐妹的总得过来亲自看望一番才能安心。”说着高格格笑着说道:“见姐姐气色不错,我们也就放心了。”
“可不是,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黄姐姐的福气怕还在后面了。”金格格笑着说道。
黄令曼闻言眸光微闪了一下,然后笑着说道:“能进爷的后院谁没有福气,大家都是有福之人。”
“黄姐姐说的是。”苏格格附和道:“姐妹们都是有福之人。”
金格格闻言撇撇嘴,没在说话。
但一旁的曲格格却带着一分嫉妒和羡慕的说道:“这福气也分大小,黄姐姐和富察姐姐就是最有福的,得以怀上皇嗣。”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下意识的朝着黄令曼的肚子看去,其目光恨不能看透她腹中情况。
曲格格这话一出,屋子里的气氛顿时有些微妙起来。
黄令曼见状笑了起来“曲妹妹此言差矣,福气就是福气,哪有什么大小之分。你们也别羡慕我,你们才伺候爷多久呀,福气既然落到我们身上,那就肯定不会跑,早晚而已。”
这话一出,屋子里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毕竟黄令曼可是伺候了弘历五年,才得以有孕。
其他人的资历可不如黄令曼,听了这话心里压力顿时也没那么大了。
尤其是前几个月才进弘历后院的高格格和金格格,她们伺候弘历半年都不到,而且弘历也不是天天都歇在她们那里,现在没怀上实属正常情况。
作者有话要说:PS1:关于孤女顶替入宫的事情。
===
大选肯定不可能,但是小选没那么严格是可以操作的,而且根据我的考据,在雍正九年到乾隆六年这几年里,可是很多官员都送了美人给乾隆的,有的就是打着XXX侄女的名义,XXX乡绅之女的名义,其实却是瘦马,大家都懂的。
===
就是发现了彼此之间也不会捅出来,因为这不是一个人,而且全朝廷大部分官员都参与进去了,一桶出去就是得罪大半个官场,以江南为最,后面汉女太多了而且引起了民愤,好面子的乾隆才叫停了这事改为自己跑去江南……
===
其实从康熙中期开始,官场和贵族之间流行送苏州女子,康熙本人就是苏州女子的最大消费者,典型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事可以看“李熙送八爷胤禩苏州女子事件”,连胤禩这个看上去不怎么好女色的都有这样的破事,更不要说别人了。
===
后宫还有阿哥后院那些父亲只有一个名字的,尤其是瞧着还是汉语姓氏的,八成都是汉女,而且很多都来历不明(指的是:不是通过大选小选),当然也有可能是普通八旗女子,但这种例子不多。
===
上史料
===
乾隆三年五月,释服未久的皇帝命大学士鄂尔泰等密谕南方织造、盐政等不得强买"优童秀女"。
===
这道密谕先说自己"自幼读书,深知清心寡欲之义","虽身居圆明园,偶事游观,以节劳勋,而兢兢业业,总揽万几,朝乾夕惕,惟恐庶政之或旷,此心未曾一刻放逸",然后转入正题:
===
【近闻南方织造、盐政等官内,有指称内廷须用优童秀女广行购觅者,并闻有勒买强买等事,深可骇异!诸臣受朕深恩,不能承宣德意,使令名传播于外,而乃以朕所必不肯为之事,使外间以为出自朕意,讹言繁兴。
===
诸臣之所以报朕者,顾当如是乎?况内廷承值之人,尽足以供使令,且服满之后,诸处并未送一人,惟海保处曾进二女子,其一已经拨回;曾进一班弋腔,因甚平常,拨出外者二十余名。
===
此人所共知者,何至广求于外,致滋物议?是必有假托内廷之名,以惑众之听闻者。尔等可密传朕旨晓谕之,倘果有其事,可速悛改,如将来再有浮言,朕必问其致此之由也。】
===
雍正皇帝去世,乾隆行三年之丧,乾隆二年十一月服满,至上述密谕不过半年时间,南方织造、盐政中海保已进女子二名、弋腔一班。
===
乾隆说"其一已经拨回",另一女子何在?乾隆说弋腔班中因平常"拨出在外者二十余名",未拨出而不平常者又有多少,见留何处?
===
从这个密谕可知在南方担任盐政、织造和税关监督的内府包衣官员罗致貌美艺绝的优伶以进呈内廷本为例行之事。
===
但这些奴才拉太旗作虎皮,把事情搞得太过分了。以至江南流言蜂起,累及圣德,乾隆不得不悄悄告诫他们事情要做得隐蔽点、策略点。
===
PS2:关于令妃得宠的事。
===
看了之前本章说的小天使,有人说令妃这么牛吗?入宫这么短就封嫔,康熙朝荣妃惠妃哭晕在厕所里。
===
但事实的确如此,在早期,乾隆对令妃的确不一样,非常宠爱。但是,我个人觉得乾隆对令妃也不完全是单纯的后妃恩宠,令妃得宠还有她堂兄吉庆的加持。
===
【插句题外话:乾隆从来不会单纯的宠爱一个嫔妃,或是家世、或是子嗣、或是平衡后宫前朝的棋子,或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反正肯定会占到一样,乾隆才会宠爱你,对你念念不忘】
===
令妃的堂兄吉庆,乾隆7年到乾隆16年,在这9年里,担任的都是巡盐御史一职,这职位都是皇上心腹才能担任,尤其是能当很长的,更是乾隆的重要心腹,参考康熙朝的曹家李家。
===
绶恩(令妃先祖魏国贤的满语名字)四世孙吉庆官职的史料参考:巡视河东盐政,乾隆7年-乾隆9年(军机处档摺件 ,004102号);巡视两淮盐政(署理),乾隆9年-乾隆16年(军机处档摺件 ,003996号)。
===
所以令妃在乾隆八年小选入宫的时候,出身并不低,甚至于比一般的八旗姑娘还要高,那什么孝贤皇后的洗脚婢,更是无稽之谈。
===
根据乾隆自己写的诗《孝贤皇后陵酹酒》草犹逮春绿,松不是新栽,旧日玉成侣,依然身傍陪。
===
乾隆自注: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可以得出结论,令妃的确是从孝贤身边出来的。
===
但从孝贤身边出来,并不代表就是洗脚婢。从目前所有的史料上看,令妃并未做过孝贤的洗脚婢(不知道哪里传出来的这话),只是说令妃曾经待在孝贤身边过。
===
而且无论“洗脚婢”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意思,我都觉得不可能孝贤让令妃做自己的洗脚婢。
===
贬义:令妃作为乾隆心腹的堂妹,孝贤应该没那么低情商,就算看不顺眼令妃,也不可能作贱她。
===
褒义:能触碰主子身体的都是绝对的心腹宫女,为主子洗脚是一种主子信任你的荣耀。
===
《宫女回忆录》的主人公是慈禧的二等宫女,为慈禧点烟的,但她是不允许触碰到慈禧身体。
===
【插一句题外话:“洗脚婢”在当时清宫里面还真有可能是一个褒义词。】
===
但同样因为令妃是乾隆心腹的堂妹,巡盐御史何其重要的位子,孝贤是不敢明目张胆拉拢魏家的,在这种情况下皇后可以看重令妃,但不会将她当做绝对信任的心腹。
===
回到正题,到了乾隆年间,乾隆自己搞了一个潜规则,就是他看上了非八旗选秀途径入宫的女子(这类途径一般有内务府选宫女入宫,外藩蒙古战俘女子被选入宫,江南送汉女入宫),但是身份贵重,或者是皇上很喜欢,需要高看一眼的,就玩了一个花样,先分配在后妃宫里学规矩,然后再进行册封。
===
比如容妃、慎嫔曾是那拉皇后身边学规矩女子,恂嫔曾是纯贵妃身边学规矩女子。差距就是皇帝最重视的女子会分配给皇后,册封时会封为贵人,而分配给嫔妃教养学规矩的起步是册封为常在。
===
和贵人(容妃)、伊贵人(慎嫔),这两个女人一个来自回部一个来自厄鲁特蒙古,是乾隆征准平回的重要战俘,所以很受重视。
===
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二十二日赐封令妃下学规矩女子,内务府满洲正白旗礼部尚书德保之女索绰罗氏为瑞常在。
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赐封愉妃下学规矩女子为那常在。
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二日赐封颖妃下学规矩女子为武常在。
乾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赐封庆妃下学规矩女子为平常在。
===
所以令妃在孝贤身边,我感觉不是去当奴才,而是令妃得到了乾隆的看重(不确定完全是因为堂兄的原因),特意让她在孝贤那里学规矩走个过场,然后直接封贵人,然后乾隆十年大封后宫中封为令嫔(当时已经是众嫔之首)。
===
令妃在这个时候的确很受宠,令妃更是在孝贤皇后去世刚刚过一个月,就晋封为令妃。
===
有人说孝贤皇后去世后,乾隆后宫是统一大封的,其实不然,是分了两批。一前一后,中间隔了两个半月,然后一起在乾隆十四年四月初五日行册封礼。
===
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令嫔为令妃。
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陈贵人为婉嫔。
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陆常在为陆贵人(庆恭皇贵妃)。
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晋封那常在为那贵人(颖贵妃)。
===
乾隆十三月七月初一,晋封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为新后人选。
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封嘉妃为嘉贵妃。
乾隆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封舒嫔为舒妃。
===
婉嫔、陆贵人和那贵人都是前期不得宠的嫔妃,可以看得出来,乾隆这个时候对令妃的喜爱,是真的非常喜欢,其他人还没封了,就先把令妃提上来。